廣西玉林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
地址:玉林市民主北路嶺南都會直入100米
電話:0775-2386278 2382131
QQ:179293944
陸川縣職業技術學校
地址:陸川縣城區溫湯路85號
電話:0775-3106677
2021-2022學年玉林市電子工業學?!队變罕S龑I》人才培養方案
一、專業名稱及代碼
專業名稱:幼兒保育
專業代碼:770101
接續專業:
高職:幼兒保育、學前教育
二、招生對象
招生對象:要求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三、學制
學制:修業年限為3年。
四、專業定位及職業面向
(一)專業定位
本專業為三年制全日制類型中等職業幼兒保育專業,培養以職業能力為核
心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幼兒教師、育嬰師、保育員等。
(二)職業面向
本專業人才培養主要面向幼兒園、托幼機構和其它學前教育機構能夠勝任
保教相關工作的學前教育人才。
五、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一)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幼兒保育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較系統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保育能力、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和基本的實踐反思能力、教研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善于溝通與合作,從事幼兒教育、保育工作的教師。
(二)人才培養規格
1.知識結構
(1)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
(2)掌握規范的普通話、外語、寫作、信息技術等工具性知識;
(3)掌握必備的幼兒保育專業知識、教育管理知識、教育創新創業知識。 2.能力結構
(1)具有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組織保育和教育活動、支持引導幼兒游戲、創設與利用環境、觀察與分析幼兒行為、評價活動成效、溝通與合作等基本能力;
(2)具有客觀反思教學、規范開展教科研、協作教育管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健康審美與藝術表現、嘗試創新創業的基本能力。
3.素質結構
(1)遵照幼兒保教法規, 加強理想信念修養,弘揚崇高師愛精神;
(2)尊重兒童權利、平等關愛每一位兒童,明確專業發展目標、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并付諸行動;
(3)達到學生體育合格標準、身體健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崇尚積極的生活方式。
六、課程體系設計
本專業開設課程包括公共課程,專業課程、 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
(一)公共基礎課程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教育部要求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以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能結合活動體驗和社會實踐,了解心理健康、職業生涯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發展觀,探尋符合自身實際和社會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養成自立自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提高應對挫折與適應社會的能力,掌握制訂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提升職業素養,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3、哲學與人生
哲學與人生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為基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學會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方法,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分析和處理個人成長中的人生問題,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4、職業道德與法治
職業道德與法治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著眼于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法治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基本要求,了解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增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意識,養成愛崗敬業、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4) 哲學與人生。
5、語文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
6、數學
數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7、英語
英語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業場景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8、計算機應用基礎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工作與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應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了解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準則,培養學生成為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
9、體育與健康
體育與健康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傳授體育與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識、體育技能和方法,通過科學指導和安排體育鍛煉過程,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增強體能素質、提高綜合職業能力,養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與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為全面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服務。
10、普通話
普通話是中職校學生選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語言藝術交流的重要課程。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能正確使用國家語言文字,做到發音標準,符合國家文字音節規定,交流暢通,表達清楚,在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11、歷史
歷史是中職校學生選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與運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諸素養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時空觀念是諸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史料實證是諸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歷史解釋是諸素養中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要求;家國情懷是諸素養中價值追求的目標。通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
(二)專業(技能)課程
(1)專業基本能力課程
1、美術(包括繪畫、圖案、手工)
繪畫課程是幼兒保育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培養學生對形的觀察能力、感受與表現力,包括平面形、空間中的立體形(靜態的),對運動的感知與表現(動態的),又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如形式美感(肌理效果、點、線、面)和表現手法的效果等。使學生的感知力加強,使眼、腦、手敏銳協調,以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和藝術感知能力。
2、手工
手工課程是幼兒保育專業專的能課程,教學中通過介紹各種材料特性及美感,使學生能發現材料,會利用材料。制作內容與幼兒園教學結合(如自然角、游戲區、校園的綜合設計)。強調設計意識的培養。加強空間立體造型的訓練(通過立體手工系列一單體、組合體、綜合設計達成)。
3、聲樂
本課程講授科學發聲的基本原理和訓練方法,使學生了解唱歌器官的構造和發音原理,學習和掌握發聲方法,通過發聲練習及歌曲演唱使學生逐漸掌握各項唱歌技能技巧,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和表現常見體裁風格的歌曲能力,學習歌唱指揮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備從事幼兒音樂、歌曲教學的基本知識和演唱技能。
4、樂理與視唱
本課程主要學習音名、唱名、音階、調號、調式、音程、和弦等基礎知識,學習兒童歌曲的分析常識;五線譜的視唱教學采用首調唱名法,了解固定唱名法。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聽辨能力、聽記能力和獨立視唱能力,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和。
5、舞蹈(包括幼兒舞蹈創編、民族民間舞蹈)
幼兒舞蹈創編
其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使學生了解舞蹈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幼兒舞蹈表演與創編的實踐能力,為今后能勝任幼兒園的舞蹈教育工作,成為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打下扎實的基礎。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美育性和實踐性。
民族民間舞蹈
主要包括我國幾大民族民間舞,如藏族、東北秧歌、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舞蹈等,實行漸進式的組合教學,有明顯的層級之分,各舞蹈內部也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動作到元素組合,難度逐漸升級,環環相扣,使學生深化綜合能力訓練,掌握不同風格的舞蹈成品。
(2)專業核心課程
1、幼兒衛生學
掌握學前兒童解剖生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及健康評價;掌握學前兒童所需營養的相關知識,并了解托幼機構的膳食管理;熟悉學前兒童常見疾病及心理衛生問題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急救措施及教育對策;了解教育環境創設及教育過程中的衛生要求,熟悉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制度;提高幼兒衛生保健實操能力。
2、幼兒心理學
掌握學前兒童認知、情緒和情感、社會化、個性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發展規律和各年齡階段發展的特征;了解兒童發展差異形成的原因,初步掌握了解幼兒心理的主要方法;知道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和特點;學會觀察與解釋幼兒的行為,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心理現象和問題,解決一般的幼兒心理問題。
3、幼兒教育學
幼兒保育學是中等專業學校幼兒保育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系統介紹了幼兒教育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學習幼兒教育學的意義,幼兒教育學的基本內容以及學習幼兒教育學的方法。教學任務: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我國的教育目的和幼兒園的任務。學習幼兒體育、德育、美育、游戲、勞動等各方面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為當好幼師、幼兒園管理者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
4、幼兒語言活動指導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分析與評價學前兒童語言發展狀況的方法;掌握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具有設計組織和指導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活動的能力。
5、幼兒科學活動指導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內容與方法;根據學前兒童學習科學的特點與規律,提供適宜他們操作的學習材料;學會設計、組織多種形式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能培養兒童基本的科學素養,對他們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6、幼兒健康活動指導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掌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和體育活動的基本內容以及學前兒童健康評價的標準;學會編制幼兒園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計劃;具有組織,設計與指導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能力。
七、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進程表
八、培養實施保障
(一)師資隊伍
公共課教師應具有與任教課程對口的全日制??萍耙陨蠈W歷,具有在相關專業一定的教學經驗。
專業課專任教師應具有與任教專業對口的??萍耙陨蠈W歷,并取得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和任教專業相應的職業資格證。專業教學團隊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應是本區域或本行業的現場專家,比例控制在30%左右。實習指導教師應具有與任教專業對口的??萍耙陨蠈W歷,并有一年以上的實習教學經驗。
(二)教學設施
本專業應配備與專業辦法規模相匹配的校內實訓實習室和校外實訓基地。
實訓室規格按照省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指導方案配置,基本滿足本專業教學需要,現有教學設備設施總值達160萬元。設有舞蹈室2間、美術教室1 間、音樂教室1間、計算機室2間、鋼琴教室3間。實訓場地總面積近1200平方米。本專業普通教室和專業實訓室全部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臺。
另有校外實訓基地(幼兒園)5個,可以滿足實訓需要。
(三)教學資源
本校有圖書室有相關專業圖書文獻1萬多冊,數字教學資源100多小時,教材選用按國家相關規定執行。
(四)教學方法
1、教學設計
學校在制定實施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應按照本標準提出的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分課程明確主要教學內容,設計訓練項目,明確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加強案例、素材等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
2、教學實施
按照“教、學、做合一”的總體原則,根據課程性質,采用班級授課、分組教學、現場教學、實踐訓練、討論、講座等形式組織教學;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利用專業教師的教學博客及學生個人空間,建立課程交流討論群組;另外還可利用教學團隊的QQ群、班級網站、班級Q群、精品課程網站等網絡空間,聚集教學資源,建立交流平臺,實現在線教學及實時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學指導
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引導、幫助和組織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4、教學評價
按照本標準制定的教學評價要求來實施教學評價。
(五)學習評價
1、對專業教學周量的評價
學校應建立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按照教育行部的總體要求,把就業率,對口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評價專業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針對專業特點,制定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和評價細則,廣泛吸收行業、企業特別是用人單位參與評價,逐步建立第三方評價專業教學質量機要把課程評價作為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建全人才方案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課程體系不斷更新和完善。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要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和發布。
2、對教師的評價
建立健全教師教育教學評價制度,把師德師風、專業教學質量、教育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作為評價的核心指標,要采取學生評教、教師互評、行業企業評價、學校和專業評價等多種方式,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內容和方式。把專業教學質量評價結果作為年度考核、績效考核和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3、對學生的評價
(1)評價主體
以教師評價為主,廣泛吸收就業單位、合作企業、社區、家長參與對學生的評價,建立多方共同參與評價的開放式綜合評價制度。
(2)評價方法
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總結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要把學習態度、平時作業、單項項目完成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改革評價方法,逐步建立以學生作品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
(3)評價內容
a.思想品德與職業素養。依據國家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學校制定的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思想品德評價方案與細則;依據行業規范與崗位要求,制定職業素養評價方案與細則,把職業素養評價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b.專業知識與技能。依據課程標準,針對學校專業教學特點,制定具體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評價細則。
c.科學文化知識與人文素養。依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教學大綱、省教育廳頒布的公共課教學指導方案,制定公共課教學質量評價細則。積極探索人文素質綜合測試的內容和方法。
(六)質量管理
1、強化教學工作中心地位
校長為學校教學第一責任人,專業負責人為本專業教學第一責任人,專業負責人和專業帶頭人共同負責本專業教育教學工作。學校應加大對專業教學的投入和管理,確保專業數學有序運行。專業負責人和專業帶頭人要加強本專業建設總體設計,負責本專業教育教學與改革具體組織實施,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教學管理組織機構與運行
學校要根據辦學規模和實際需要,設立教務、實訓實習、教研等教學管理和研究機構,配備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和研究人員;要完善各級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完善管理人員、教師及教輔人員的崗位職責,完善包括教學文件、教學過程、教學質量、教學研究、教學設施設備、圖書及教材等各項管理制度。
3、常規教學管理制度制訂與執行
學校應制訂完善的常規教學管理制度。常規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學組織管理制度、課堂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頂崗實習與社會實踐管理制度、學生學業成績考核管理制度、教師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制度等。學校應建設健全常規教學管理制度運行、診斷與改進機制,確保常規教學規范有效。
4、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
學校應根據本標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本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區域產業結構特點,進一步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科學設計訓練項目,即對崗位核心能力課程標準進行二次開發。學校制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應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并嚴格依據制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組織教學與考核。
5、教學檔案的收集與整理
學校應做好教學檔案的收集與整理,為教學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學信息資源。教學檔案主要包括教學文書檔案、教學業務檔案、教師業務檔案和學生學籍檔案等。學校應對教學檔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規定,由專人負責管理,使教學檔案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為教學教研服務。
6、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
(1)學校應設立專門的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專職和兼職研究人員,統籌管理全校的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工作。
(2)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要以促進學生形成職業能力、實現全面發展為目的,通過教研活動、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徑,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促進知識傳授與生產實踐的緊密銜接,增強教學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使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九、畢業要求
本專業的學生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校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必修課程的學習并考試(考核)合格,同時完成規定學分數的選修課學習,總學分數達到最低畢業學分數及以上;通過畢業審核,準予畢業并獲得國家教育部頒發的畢業證書。
(一)畢業要求的內容
本專業畢業要求涵蓋以下內容:
(1)踐行師德。
a.師德規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己任。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有依法執教意識,立志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b.教育情懷。具有從教意愿,認同教師工作的意義和專業性,具有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事業心,工作細心、耐心,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2)學會教學。
a.保教知識。掌握通識知識和幼兒保育知識,掌握幼兒保育專業領域知識體系、思想與方法,重點理解和掌握專業領域核心素養內涵;了解領域滲透與知識整合,對學習科學相關知識能理解并初步運用,能綜合領會并形成專業領域教學知識。初步習得基于核心素養的學習指導方法和策略。
b.保教能力。理解教師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能夠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學習者為中心,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整合各領域的內容,科學規劃一日生活,創設教育環境,綜合實施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習過程,實施融合教育。有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學習評價。
(3)學會育人。
a.班級管理。掌握班級建設、班級教育活動組織、幼兒發展指導、綜合素質評價、與家長及社區溝通合作等班級常規工作的方法與要點,研究班級工作的規律。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與規則,合理規劃利用時間與空間,創設安全舒適的班級環境,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和師幼關系,營造尊重、平等、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b.綜合育人。樹立德育為先理念,掌握幼兒社會性一情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注重培育幼兒良好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使其獲得積極體驗。理解環境育人價值,理解園所文化和一日生活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將社會性-情感教育內容靈活滲透在一日生活之中,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綜合利用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各種資源全面育人。
(4)學會發展。
a.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與專業發展意識。了解專業發展核心內容和發展階段路徑,能夠結合就業愿景制定自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規劃。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b.國際視野。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心態,了解國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和前沿動態。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交流。嘗試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進行教育教學。
c.反思研究。理解教師是反思型實踐者。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關注和分析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掌握研究幼兒行為和教育教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d.交流合作。理解學習共同體的作用,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掌握溝通合作技能,積極開展小組互助和合作學習。
(二)獲得畢業證書的其他要求
學生在學習期間,鼓勵取得以下職業技能證書(及相關證書):
1、.保育員資格證書
2、育嬰師等級證書;
3、普通話二級乙等水平證書